首页 >> 石棉板

大国发展道路与产业代藁城

文章来源:佳隆五金网  |  2022-09-21

大国发展道路与产业代

大国发展道路与产业代2007-07-01 21:13:31 来源:2007年06月29日分享到:ref="http://>解放日报 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《大国崛起》,将15世纪后陆续崛起的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荷兰、英国、日本、俄罗斯、美国等9个国家作为解读的对象,探索其发展规律。探讨大国崛起之路,主题重大,意义非凡。笔者也希望能以一家之言参与其中。

只有处于“产业代”前沿,才能持续位居大国行列

从历史角度观察世界产业变动的轨迹可以发现,世界产业至今可归为三个大的“产业代”:第一个为农业产业时代;第二个为工业产业时代;第三个为服务产业时代。古往今来,能持续称雄的大国均是处于“产业代”上的先锋国家。

文明古国在人类第一代产业上领先多时,最典型的是中国。即使不说秦汉帝国或盛唐时期,就是到了清朝康乾时期,中国也仍处在第一代产业前沿,威震四海。这有史料为证。康乾时期,中国经济发展盛况空前,农业占主导地位。康熙24年(1685年)全国共有耕地6亿亩,到乾隆终年(1799年)时,全国耕地约为10.5亿亩,粮食产量增至2040亿斤。当时随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的巴罗估计,中国的粮食收获率高于英国。“麦子的收获率为15:1,而占居首位的英国为10:1。”中国农作物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。人口数量在1794年达到了约3.13亿,占当时全世界9亿人口的三分之一。后来的衰落,则源于在世界“产业代”的更替过程中失去了优势。

《大国崛起》所展示的曾经显赫一时的西班牙、葡萄牙、荷兰和俄罗斯之所以相继丧失了大国地位,症结也在于未能在“产业代”中占取优势。这四国的共同特点是:要么单纯地依靠军事侵略、领土扩张而称强;要么采用贸易加军事的模式走向帝国。在产业发展上,无论是第一代产业的农业,还是第二代产业的工业,均未有显著优势。

葡萄牙在1494年6月7日与强大的邻国西班牙签署了《托尔德西拉斯条约》,共同瓜分世界海洋航线。这主要依靠航海技术和军事贸易扩张。葡萄牙商船到达任一国家,总是先建商站,尔后建立保护商站的城堡直至占领土地。然而,“葡萄牙的致命弱点在于,它的工业能力没有提高。在垄断香料贸易的100年中,葡萄牙的工业生产和13世纪没有任何差别。仍然只是一些铁匠铺、瓦窑、土布纺织、制鞋、做马具、仿麻,仅仅是农村生活和城镇生活的补充。城市生活的大量用品都依靠进口。”结果,1581年4月,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拥为葡萄牙国王。此后的60年,葡萄牙失去了独立国家的地位。

兼并葡萄牙后,西班牙曾一度成为日不落帝国。原先在《托尔德西拉斯条约》中由两个国家支配的世界航海贸易领域,变为由一个国家控制。从亚洲的香料群岛、菲律宾群岛、印度,到非洲的海岸、腹地甚至还有整个美洲均属于西班牙。应该说,这是一个当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日不落大国。然而,僵化的经济一开始就埋下了衰落的隐患。“西班牙的制造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,它的出口被其他国家所取代”,“16世纪初,爱尔兰的羊毛在北欧取代了西班牙的羊毛。瑞典的铁此时也打入了西班牙市场”。如果说无敌舰队的毁灭对西班牙是一场局部的失败,经济的劣势就是其退出日不落帝国的根基性原因。

俄罗斯也曾以大国姿态屹立于世界,却没有在“产业代”上处于真正的顶端地位。彼得一世是使俄罗斯走向世界的第一人。当时俄国经济落后,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但农业发展水平和效率都很低的国家。彼得一世改革后的俄罗斯,曾在十八、十九世纪成为欧洲的主要大国———也是海上军事强国。圣彼得堡成为当时强盛的重要标志。这场沙皇专制甚至手段残暴式的改革,涉及了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各个方面,马克思称之为“彼得用野蛮征服了俄罗斯的野蛮”。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彼得一世的继承和发展,使这一大国的版图扩大了63平方公里。然而,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时,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下的俄罗斯没有走上工业化的道路,而是继续实施农奴制经济。这一发展道路最终使俄罗斯走进了死胡同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,沙皇专制帝国在内外交困中彻底倒塌。

这些展示出一幅自15世纪以来起伏跌宕的大国画面。这些国家曾以大国形象出现,又在种种危机中丧失了大国地位。它们有着共同的衰落原因———未能在人类的“产业代”上傲视称雄。

大国地位可持续决定于技术、制度和文化等因素

与此相反,也有一些同时代崛起的大国持续良久,甚至延续至今。例如,英国为什么会称强两个世纪?美国为什么会崛起并继续在第三代产业前沿称雄?这就引出了关于大国地位可持续的问题。

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力,来自于技术进步和体制变革。蒸气机的发明和“光荣革命”就是两大动力的显著标志。社会变革的思想文化成果,则作为上述动力的基础和土壤,成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因素。戏剧性的宗教改革,释放了人们推进社会发展的思想活力。文艺复兴的潮流,影响并造就了莎士比亚、斯宾塞等一批文化巨人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近代科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哥白尼和伽利略时代,但代表性的人物却是牛顿。“虽然牛顿发表学说的时间比工业革命早了近80年,但是许多历史学家认为,牛顿对工业革命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。”与此同时,以亚当·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理论,也随之诞生,并呼应了工业革命的产生。

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并持续称雄,不仅基于巨大的科技进步,还源于推动科技进步变革的制度体系也在不断革新。这包括法制、政府管理体制、教育体制等。

第一、专利法的诞生和实施其实是爱迪生发明的前提条件。这一法制促使发明成为专利并能提供相应的研发经费,从而使累积性创新成为可能。“事实上,在门罗公园发明工厂的启动资金,就是他第一次转让专利权所得,以后他的每一项发明都为下一项发明提供资金。这是他得以完成近2000项发明的物质基础之一。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,然而如果没有宪法和专利法的保障,还会出现爱迪生吗?”从中可见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价值。

第二、政府管理体制的演变,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制度供给功能。战前的两个“罗斯福”以及战后的里根,均是标志性的体制变革领导人。尽管资本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无法超越历史局限,但从罗斯福到里根还是展示了体制调整的阶段性价值,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体制的适时变革的功能。

将研究引入深层,就会发现文化的重要意义。具体而言,有助于创造和发展的文化至少包括几个类型:探险文化、实证文化、重教文化和维权文化。首先,探险文化实质上是敢为天下先的文化。被视为美国本土最早的开拓者———“五月花号”上的102人,历经海上磨难驶向从未认知、百年前才刚刚发现的新大陆。这成为美国人纪念祖先、教育后代、传承探险文化的经典故事。其次,实证文化就是实践文化、务实文化。上世纪初,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,发源于美国并得到广泛传播。实用主义学者詹姆斯或杜威,实际上是基于美国人的行为方式而作出的哲学判断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美国始终是一个奉行实用主义的国家。爱迪生和比尔·盖茨,均属此类典型。第三,重教文化,主要是指对于支持教育、发展教育的深远作用坚信不移。美国卡内基小组的一项研究显示,美国当今的经济实力有一半就来自于教育的贡献。第四,维权文化则是法治的基础。维权文化往往与制度环境相关联。在原有社会基础上进行反封建、反专制,进行维权,总会受到传统文化桎梏的局限,美国则具有他国难以获取的相对优势。

当前,我国正处于以制造业的发展和繁荣为主的工业化阶段。延续这种发展模式,将可能产生两种结果:一是始终处于加工国的地位,随着加工优势的逐渐丧失,如劳动力成本上升、资源耗竭等,已有的国际地位也不复存在;二是将其作为向“现代”转变的起点,即成为产业现代提升过程中的一个台阶,并最终脱离这一台阶跨入中等发达、乃至发达国家的行列。应该说,制造业是20世纪末、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迎接世界产业转移的必经阶段。它在推进产业高度化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,但也释放了一些负面效应。中国走向更加强盛繁荣,必须将制造大国的现状作为真正向“现代”转变的起点,在实现产业转型和提升中,实现国富民强、繁荣昌盛的理想目标。

上一篇:固定资产投资高潮73个月不退下一篇:反垄断法: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法律

乙型网带厂家

扬州重叠式网带报价

网链

不锈钢网带生产厂家

扬州沉降网厂